学校新闻
    XUE XIAO XIN WEN
物理课堂“穿越”科学前沿—物理学科大中贯通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次数:185

为深化中学与高校教育资源衔接,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近日,济南振声学校高中师生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联合开展“大中贯通”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校际联动、资源共享,助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思维培养。

图1.jpg 

走进大学殿堂,感受物理魅力

济南振声学校衔接年级师生走进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深度参与第二届物理文化节活动。开幕式上,学生们通过科学摄影展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从微观晶体结构到宇宙深空图景的视觉盛宴,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奥妙的探索欲。随后物理学院大学生分享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中理论推导与实验设计的实战经验,传递科研协作的创新精神。

在实验室实践环节,学生们分组探究多普勒效应声波实验,并动手操控嵌入式AI传感器,体验物理与智能科技的跨界融合。科普实验室成为焦点——超导磁悬浮现象、楞次定律实验中磁铁在铜管中的“慢动作下落”引发阵阵惊叹。大学教师同步关联高中知识,引导学生在“现象观察-原理剖析-实践验证”中构建科学思维链条,学生们围在实验台前,或观察现象、或讨论原理,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探索热情。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图9.jpg 

图10.jpg 

学生心得1

站在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科技节的展厅里,我仿佛触摸到了科学跳动的脉搏。激光通过棱镜在暗室中画出彩虹般的波纹,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在环形轨道上无声滑行,学长们自制的全息投影装置正将银河系悬于虚空。这些曾在课本上见过的名词,此刻正以最鲜活的模样在眼前绽放。

在粒子物理实验室,我第一次用示波器捕捉到了光衍射的踪迹。跳动的波形像一首无声的诗歌,讲述着来自亿万光年外的故事。教授说:"每个数据点都是自然留给人类的谜面。"在组装仪器的过程中,我忽然懂得格物致知不仅是观察与记录,更是用双手丈量真理的温度。

临别时阳光斜照在物理楼上,折射出明亮的光斑。这场与物理的深度对话,让我看见知识不再是试卷上的铅字,而是照亮未知的星火。或许未来的某天,我也能成为那个在实验室守候星光的人,在物理的天空中用指尖触碰科学的心跳。——衔接年级5班 逄皓婷

学生心得2

趁着春日和煦的阳光,我有幸参观了山东大学物理实验室。这次参观不仅带我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前沿的物理实验装置,也深刻地以物理学的奇妙与魅力波动了我的心弦。

物理节开幕式中,摄影展便先让人眼前一亮。那些捕捉瞬间的物理现象——如闪电、光的折射、流体运动等,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极具艺术感的画面,使美学与物理学充分融合,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物理系的一位大学生稍后分享了关于“juicy solar cell”(果汁浸染二氧化钛电池)的实验,利用天然染料和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作太阳能电池,带来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也让我认识到了做科研时所需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大厅内,同学们参观并亲手操控了一些实验装置。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360度全息成像。此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结合人眼的视觉错觉,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影像。站在装置前,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悬浮在空中的立体图像,仿佛它真实存在于空气中。学长解释说,全息成像不同于普通投影,它记录了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因此能呈现出逼真的三维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物理学不仅是公式和理论,更是创造“魔法”的工具,鲜活地舞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此外,楞次定律的演示通过磁铁在铜管中缓慢下落的实验,直观展现了电磁感应如何“抵抗”磁通量的变化,而阿基米德螺旋抽水管这个古老的机械装置至今仍被用于灌溉,体现了物理学在工程应用中的持久生命力。

在实验室中,山大的老师同样为同学们带来前沿的科技。有多普勒效应实验:通过移动声源观察频率变化,解释了救护车鸣笛音调变化的原理;液晶电视的电光效应: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会因电场改变而影响光的偏振,从而显示图像,带给我对电子产品新的认识;嵌入式AI与“小美同学”:同学们热情邀请AI助手小美同学演唱《氯气歌》,人工智能科研的魅力和大家轻松的笑声顿时弥漫了实验室。另外,弦的振动与波节的学习让我们通过观察弦的振动,了解到波节(振动不动点)的个数由波长决定,而波长又取决于波速和频率。这一现象在乐器中极为关键,比如吉他调音就是基于此原理。

参观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让我看到物理学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满温度的科学诗篇——它用光的语言书写全息影像,用振动的频率谱写弦之歌,甚至能用一杯果汁‘酿’出太阳能电池。或许科学的终极浪漫,正是用最理性的方式,解释着世界上最感性的美。未来,当我再抬头看星空、低头看书本时,一定会想起实验室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原来我们早已活在物理学的魔法里。

回程路上,春风拂面。不断回想着那些精彩的实验场景,我的内心充满了对物理学的热爱与向往。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和同学们也能像这些学长学姐一样,用科学的力量去创造、去改变世界。——衔接年级1班 顾桢尔

科普讲座进校园,点燃求知火花

山东大学物观星移科普团队成员徐振嘉给高一年级进行天体运动的知识拓展,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展与科学史、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现在航空科技等方面拓展学生知识库,通过“历史-理论-实践”的全链条设计,将抽象的物理定律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探索故事,以多元形式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为中国航天事业播撒更多“星辰大海”的种子。

图11.jpg 

图12.jpg 

图13.jpg 

学生心得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场物理科普讲座,山东大学科普团队成员徐振嘉将课本中的「宇宙速度」概念与现代航空科技紧密结合。第一宇宙速度 v=7.9km/s是近地轨道卫星的临界速度,但实际发射需考虑空气阻力、地球自转等因素,例如我国长征火箭采用多级推进技术逐步加速以突破这一限制。与此同时,讲座还包括了现代宇宙航天技术,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向结合,让枯燥的书本知识活到了现实中,这让我们认识到航天科技的发展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而课本知识正是未来创新的基石,经过本次科普讲座,我收获颇丰,同时希望学校增加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驰骋于物理天地。 ——高一年级 叶元栋 郭适旗

此次活动是济南振声学校物理学科 “大中贯通”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高校资源与中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更以沉浸式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层探索欲。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跨学段学科融合活动,助力学生在科学启蒙之路上阔步前行。

撰稿:杨淑婷 赵迪

照片:杨淑婷 段晓阳 赵迪

责编:陈亮 王意娇

编辑:刘海鹏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9 济南振声学校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北路5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校长信箱:zy.sdfz@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北路5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zy.sdfz@163.com